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
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。
1967年6月17日,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。
1970年4月24日,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。
“两弹一星”的恢弘历史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。然而,这段辉煌如何铸就,背后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的汗水与心血,却鲜为人知。本周五晚21:10,江苏卫视《阅读·阅美》将用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,开启尘封已久的往事。
未寄出的家书,落笔无悔的人生感动全场
“还记得1963年的团圆饭吗?”随着阅读人的娓娓道来,家书主人公王鹏穿越半个世纪的时光,走到了观众面前。当时刚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王鹏,突然接到重要任命,不得不告别家人远走罗布泊实验基地,一走就是19年。这19年里,自己究竟在哪里,执行什么任务,王鹏始终没有向父母透露半个字。只是在任务结束后回到家的那刻,写下这封再也无法寄出的家书,告诉已离开这个世界的父母事情的真相。
王鹏落笔无悔的人生已够动人,而阅读人黄品沅精湛的演绎更是加分。昏暗的灯光下,屋外是飘雪,黄品沅披着厚厚的军大衣开始讲述。想象空间和视野被拓宽,文字的力量被放大到最大,现场观众眼中饱含的热泪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背后的故事,有泪有遗憾但没有后悔
王鹏未寄出的家书中,解释了自己离家的真相,也坦诚了自己的对家人的亏欠。但遗憾并非是这封家书的主题,信中所展示的“两弹一星”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是感染每个观众的共鸣所在。
“天上无飞鸟,地上不长草,沙飞天地暗,风吹石头跑”,在提起工作环境时,王鹏依然能用一首歌谣来打趣。荒无人烟,穷山恶水,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盐碱水,恶劣的环境冷却不了王鹏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。让他记忆最深刻的还当地时不时的大风,因为会掀翻帐篷,刮跑科研图纸资料。
正如王鹏写下“付出年华的,何止我一个,愧对家人的,何止我一个,无怨无悔的,又何止我一个?”。家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和他一样为国奉献青春的科研工作者。氢弹试验出了问题,邓稼先明知会有辐射却不让任何人靠近自己进行检查,过度操劳加上辐射使得邓稼先患上了直肠癌;力学专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时,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装有核武器资料的公文包,珍贵资料完好无损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……这些熟悉且响亮的名字,这一颗颗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,从无到有,从一片空白到铸就了“两弹一星”的奇迹。
跨时空的拥抱,半个世纪后心潮依然澎湃
当饰演王鹏的黄品沅读完最后一句时,亲临现场的王鹏实在无法按捺住自己的激动,上台紧紧抱住了黄品沅。这一刻,作者和阅读人的情感达到了高度的一致。这个拥抱不仅是王鹏对黄品沅演绎的认可,感谢他恰如其分说出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心情;也是通过黄品沅去拥抱半个世纪前的自己,去拥抱那个23岁离开家乡的年轻人,感谢他的勇气和坚持。阅读人黄品沅表示,正是无数像王鹏一样的人做出了牺牲和贡献,才有了如今的美好时代。
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,他们有的也许默默无闻、隐姓埋名,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,可他们的故事值得永远讴歌与颂扬。新一季《阅读·阅美》将继续带领观众,通过阅读,阅遍平凡人的不凡故事,见证文字与情感的力量。
9月6日21:10江苏卫视《阅读·阅美》第三季登陆江苏卫视,为你揭开更多时代记忆深处的温暖文字。